

- 對植髮有困擾嗎?
- 不確定適合自己的療程嗎?
- 需要更多資訊嗎?
「雄性禿」常被誤認為是只有男性須在意的掉髮問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雄性基因禿(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發生於男性又稱為男性型掉髮(male pattern hair loss, MPHL)。雄性禿是由雄性激素所誘發的疾病,常見於帶有相關遺傳因子的男性身上。相較於男性患者,雄性激素和遺傳因素在女性患者身上的表現較不明顯,通常又稱為女性型掉髮(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FPHL)。不論男性或女性,雄性禿皆為男性/女性青春期過後最常發生的掉髮類型。
提醒:「任何研究報告皆有其研究方法、研究限制、地域背景差異;若對本研究有疑問,請逕自聯繫原文出處/研究作者。」
MyHair生髮植鬍診所/林敬恩醫師在臨床第一線觀察:「一般民眾很容易因為『雄性禿』這個詞而認為只有男性需要特別這種落髮的現象。事實上,不管對男性或女性而言,這都是最常見的落髮型態。比較特別的是,女性除了雄性禿之外,休止期落髮也相當常見。」林敬恩醫師更進一步說明:「造成女性落髮的原因,除了這篇美國研究中提到的賀爾蒙、環境及基因和長期壓力等因素外,還有許多因素也會造成女性落髮的發生。
女性在重大賀爾蒙改變時,像是懷孕時、產後、停經,這些也會造成女性有落髮的情況發生。另外,有些人落髮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像是貧血或是甲狀腺功能失調的患者,都有可能有落髮的情況。如果是由疾病所導致的落髮,一般都會伴隨一些相關的症狀,所以如果有發現不尋常的症狀時,會建議即早就醫檢查,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後遺症產生(甚至無毛髮可移植/植髮的窘境)。」
根據該美國研究作者的經驗:「在臨床上女性落髮診斷通常是根據患者的疾病史、生化檢測以及身體檢測。」一般女性的落髮大致可以分成局部落髮以及廣泛性落髮兩種類別:「局部性的落髮以圓禿最常見,而廣泛性落髮則以休止期落髮及女性雄性禿最為常見。」女性雄性禿患者常以「額頭至頭頂中央的髮量變得稀疏」為表現,並透過Luwig scale(女性檢測落髮程度的量表)來判斷其嚴重程度;男性雄性禿評估常用Norwood-hamilton Scale。
然而,就MyHair生髮植鬍診所醫護團隊的實務及觀察,前面兩種評估工具雖然常用;但亞洲人的雄性禿臨床型態和表現與白種人不盡相同(髮質/粗細也不相同),對於落髮治療當然也有所差異,白種人設計、常用的臨床分期並不全然適用於亞洲人身上。因此,韓國學者設計了一種新的評估工具basic and specific(BASP) classification,該分類系統可以適用於各種族的雄性禿患者,且可同時應用於男性與女性,在分類上更能將落髮的型態以及症狀的嚴重度做連結,區分出更多雄性禿的細節。
通常女性雄性禿患者的發病時間較男性雄性禿晚,大部分會在停經後變得更為明顯。然而經常性的掉髮並不一定是禿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此只要有發現掉髮情況異常,建議盡早就醫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診斷,透過專業的醫師做進一步評估,對於治療的選擇才有更好的判斷,同時也對患者更有保障。
由於落髮問題複雜,除了植髮手術,免動刀的生髮療程(服藥/營養規畫、外擦藥、頭皮理療、雷射照射、洗/護髮等)猶如工程需依個人狀況搭配、調整。
提醒:「任何研究報告皆無法取代醫師親自診斷,治療雄性禿/落髮問題及治療方式,以MyHair醫師依個人狀況處置。」
目前造成男性雄性禿較廣為接受的兩個因素為雄性激素及基因遺傳,然而這兩個因子在女性雄性禿患者身上的作用及影響仍不清楚,且造成女性雄性禿的機制也須更進一步的研究以釐清。由於上述原因,於2021年美國兩位分別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美國錄取率最低的醫學院之一,每年申請人數在六千名左右;但只有約100名能得到錄取。
201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將其列在美國醫學院中的第9位)及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兩位皮膚科醫師Sadick和Arruda(Sadick & Arruda 2021)整理了目前可能造成女性微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女性雄性禿的幾個因素並進行探討:
雄性激素在病理學上被認為與落髮最為相關,隨著醫療及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研究提出雄性激素造成落髮的可能機制。許多經過同儕審查的臨床研究都記錄了微小發炎及毛囊周圍纖維化存在於雄性禿患者身上,並強調雄性激素在人體中最後可能導致免疫及發炎現象的發生。
雄性激素同時存在於男性及女性身體中,它會透過刺激真皮乳頭細胞(dermal papilla cells)過度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FG-β)去影響頭髮的生長。對於女性而言,特別是更年期的女性,由於雌性激素的分泌急遽下降,造成雄性激素優勢(androgen dominance)的內分泌失調情形,進而導致女性落髮的發生。
皮膚作為人體最外層的防護,不僅僅只是防止外在威脅的刺激,同時也能透過皮膚的反應(皺褶、鬆弛、色素沉澱等)來了解身體的狀況;然而毛囊同樣作為連接外在與身體的重要通道卻並未與皮膚一樣受到足夠的重視。
外在因素像是汙染物、菸、紫外線以及病原體等和內在因素像是基因、老化或是營養失衡等情況,都會產生氧化壓力及相關的發炎反應,導致毛囊的損傷。
「基因遺傳」在落髮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個人可能因為基因的關係導致容易患有雄性禿(androgenetic alopecia)、休止期落髮(telogen effluvium, TE)以及圓形禿(alopecia areata)等類型的毛髮疾病。雖然落髮基因是無法被改變的;但是近期許多基因相關的研究發現,基因的表現可以透過一些內源性及外源性的因素去作調控,這些研究或許能成為未來落髮治療的新契機。
心理壓力過去被認為與落髮沒有直接的關係;然而落髮與心理壓力相關的科學研究直到近期才有更多的闡述及探討。毛囊是免疫調節及神經內分泌壓力介質(包含皮質醇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目標之一,在壓力的刺激下,我們的神經纖維會分泌物質P(substance P)和神經生長因子等具有促發炎作用的神經肽,這會導致體內的肥大細胞去顆粒化及各種促進發炎作用的物質釋放到我們的毛囊中,進而破壞毛囊的免疫豁免。長期處於高壓的環境會促進壓力賀爾蒙的分泌(像是皮質醇),進而使得毛髮進入衰退期。
除了前面提到的外源性賀爾蒙會透過細胞旁分泌作用去影響到毛囊外,毛囊本身也會釋放壓力賀爾蒙,像是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及促腎上腺皮質素。綜合上述,當處於壓力環境時,除了毛囊自身釋放的壓力賀爾蒙外,外源性的賀爾蒙也會進一步的釋放,最後使得整個毛囊環境更加失衡。
在前面有提到當人體處於高壓環境時,會使壓力賀爾蒙的分泌增加,進而導致毛髮進入衰退期。一般來說,毛囊的生長週期包含了生長期(Anagen phase)、衰退期(Catagen phase)以及休止期(Telogen phase),頭髮在到了生長期末期後就會準備進入衰退期,再慢慢進入休止期,等休止期結束過後又會重新進入下一個生長期。
最後這篇美國研究的作者針對臨床落髮照護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高雄MyHair生髮植鬍診所/陳煜勛醫師另提供建議:「如果已經被診斷為雄性禿的話,建議要及早進行治療。如果是較早期的雄性禿,可以透過藥物或塗抹生髮水等方式來進行控制和改善;倘若沒有進行相關的治療措施,禿頭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等嚴重到想透過植髮來改善禿頭情況,卻遇到後面頭髮無法去填補空缺區域時(無毛髮可移植/植髮的窘境),這樣的情況就令人相當遺憾。」
Sadick, N., & Arruda, S. (2021). Understanding causes of hair loss in women. Dermatologic Clinics, 39(3), 371-374.
MyHair生髮植鬍診所│最佳品牌形象獎
【立即詢問預約】 https://www.myhair.asia/contact/
【找回自信毛髮專線】0800781799(免掛號費)